http://www.cb.com.cn/1634427/20110323/194488.html
如果说,在苹果从台式机向笔记本,再向移动设备进化的过程中,有什么始终如一的特性,那就是它所设计的所有产品都遵循同样的理念。在苹果的所有项目 中,设计都是画龙点睛,而非锦上添花之笔。这也是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·艾维(Jonathan Ive)成为仅次于史蒂夫·乔布斯(Steve Jobs)的苹果第二知名人物的原因。
但是这其中却有一个问题:所有这些受到迪特·拉姆斯(Dieter Rams)启发的、简洁、优雅、圆润的产品却开始对消费电子世界产生了令人窒息的影响。iPod或许是一款革命性的设备,在对“少即是多”的理念进行诠释 时,也或许的确是一款大师级的作品,但是别忘了:并非所有东西的外形和功能都需要做得像是只有一个按键的iPod。正如设计师罗伯特·布伦纳 (Robert Brunner)所说:“苹果体系之外的好作品通常都会遭到批评,尤其是当他们希望挑战极限时。这就形成了一种奇怪的保守主义。企业都担心过于离经叛道, 以免不被接受甚至被废弃。”而当有人通过iPod的滚轮寻找某项功能却一无所获时,他们会告诉你:有时候,少就是少。
这个说的太对了,其实比如原来Dell、Sony等相当多的厂商都有很多相对于苹果这种“设计”而言、真正的设计,“真正”在这里的意思是:不是因为想不出新东西、或者为了迎合大众和Jobs那种没有审美能力的庸俗品味的设计,而是那种动了脑子的设计。后来苹果越来越火,这些公司也脑残的放弃了那些设计的后续开发,唉。
上面说大众和Jobs没有审美能力的庸俗品味,其实我自己一直就是其中一员。简约化的设计永远不会让咱们(不好意思把大多数人代表一下)这类人觉得刺眼。我并不是说刺眼的设计就是好设计,关键是设计的进步需要尝试的过程,可自从大家都服了苹果的吸金能力,大公司都不愿意试错了;这实质上造成了设计的倒退。